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精算師的未來 未來的精算師

原文摘自http://blog.cnyes.com/My/jyeh30/article2125

1992年上研究所那年,兩個數學系的朋友找我一起準備美國精算學會的考試。當年一腳踏進這個領域之後,立刻被精算絢爛的光芒所深深吸引。不過,當年的精算師已經大大不同於今日以及「未來」的精算師了……
2002年老牌影星傑克.尼克遜(Jack Nicholson)在《心的方向》(About Schmidt)演活了退休的精算師。片中的「傳統」精算師形象,還讓力圖改變精算師形象的美國精算學會發新聞稿駁斥……


本港兩所歷史悠久的大學都設有精算課程,每年吸引不少優秀的中學生報讀。但課程設立的時間均不長,社會大眾對這個專業仍然陌生。事實上,即使在美國精算已有百多年的歷史,許多老美可能也未必聽過精算師(Actuary)這個字,又或者聽過但所知有限。

年初在美國上映的一部電影《心的方向》(About Schmidt,港譯薯嘜先生》)中,老牌影星傑克.尼克遜(Jack Nicholson)飾演一個退休的精算師。影片中把精算師描繪成禿頭、邋遢、極度沉迷於數學、嚴重與社會脫節的角色。電影上映後不久,美國精算學會特地發布新聞稿,以具體數字反駁影片裡錯誤的精算師形象。

常被嘲諷沉溺數字符號
另外一個關於精算師的笑話,也顯示一般人對具有超強數字能力的精算師,有種既敬佩又嘲諷的態度。話說一個精算師和一個生意人在火車上旅行,途中經過一個牧場,火車很快駛過後,精算師脫口而出,「那兒有一千三百五十二隻羊」。生意人說道:「太厲害了!我剛好認識這個牧場的主人,而你說的數字正好是他擁有的羊的數目。你怎麼有辦法算得這麼快?」精算師說,「很簡單啊!我算了腳的數目,然而把它除以四」。

事實上,精算師真的是耽溺於數字和符號世界中,卻不知如何與人溝通、並且與社會脫節的一群人嗎?

十多年前,答案或許是。傳統的精算師幾乎完全是理工背景出身,這些人的社交、表達與溝通能力,的確不如受過商學院訓練的人。八年前我通過十一科考試,取得美國副精算師(ASA)執照時,對資產負債表完全一無所知。當時的十一個科目是:微積分、機率學、應用統計分析、作業研究、數值分析、複利數學、風險理論、精算數學、人口數學、生命表製作和修勻學(graduation)。這種考試要求,讓只懂數學卻完全不知經濟、會計、財務、投資、商業運作、企業經營的人也可以取得精算師資格。而他們的工作範圍多半侷限於保險公司精算部門,負責保費計算等技術性的職務。也難怪一般人會把精算師看成是數學書呆子。

只懂數學的精算師,在日益競爭的全球化知識經濟下,已經無法符合時代的需要。一方面,商業銀行、證券公司、投資銀行、保險公司的傳統界線日漸模糊,金融工程的創新日新月異,跨業的整合與競爭愈加激烈。另一方面,隨著市場要求投資、保險與風險管理的全方位財務規劃服務,精算師的角色也必須與時俱進。

能結合數理及商業知識
美國精算學會在九十年代兩次改變考試的課程標準,正反映了這種調整。現時只要通過六張試卷,就可以取得ASA的資格,其中包括經濟學、財務與投資學。至於從前考試中的作業研究、數值分析、人口數學、生命表製作、以及修勻學等純粹數理的科目,則被剔除於目前的考試要求中。對正精算師(FSA)資格的新要求,更是注重全盤性商業運作與管理技巧等方面的能力。

於是,精算師的專長從保險業大大擴張到各種商業與金融領域。過去保險公司是精算師的唯一雇主,但現在許多精算師投身於銀行、證券、投資、資產管理、諮詢顧問等行業。精算學生的出路大大地拓寬了。當然,前提是他們必須受過會計、財務、管理等各種商業知識的良好訓練。

精算師被譽為「財務建築師」,因為他們能夠結合數理技巧與商業知識,設計各種財務與非財務風險的問題解決方案。目前本港擁有正副精算師執照者不過三百多人(相較之下,擁有的財務分析師CFA執照者則有數千人),並且都在保險、證券、銀行等金融服務業中位居要津,他們熟悉問題解決的技巧,了解商業運作的訣竅,又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。因此,新時代的精算師絕對不是傑克.尼克遜所扮演的那種沉醉於數學世界,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數學怪傑!
每年五月正值各大學選科輔導日的時刻,總有人問我香港的精算師需求是否飽和?讀完本文,大家應能體會:在金融工具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,市場對傳統精算師的需求確實已經不高;但對於「未來」的精算師,需求仍然甚為殷切!(2003年5月20日香港《太陽報》財金評彈,頁B5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